唉呀呀~雖然早在過年期間小梅跌倒撞斷牙之後,
就知道一定會走到這一步,但曾在牙科工作過數年的梅子麻
可是深知這小捧友們做根管治療會發生什麼事哩!
所以老早就害怕起來放囉
3月中旬先帶小梅到診所認識所有器具的聲音及進行X-ray
確認牙齒受損程度,果然...已經蛀到牙髓組織>..<
至於會拖到4月中旬過後再進行治療是因為剛好要去日本玩...
這回國後當然第一件事就是要趕緊帶小妞進行根管治療
進行根管治療前要特別注意:
(1)空腹3個小時>>>避免因治療而造成嘔吐
(2)治療前溝通>>>醫生跟麻咪溝通很多次了,原本是希望至少4足歲後
再進行治療,但牙齒的狀況不允許,所以梅子麻在治療前一直跟小梅做溝通說...
(3)健康的心理準備>>>根管治療一定會進行麻藥施打,相信連大人想起根管治療過程
都會覺得恐懼,更何況是小娃兒,所以為人父母者一定要與醫生配合,才不致影響整個治療進度唷!
(4)準備整套衣物備用>>>小捧友進行根管治療時會有特殊工具將小捧友包緊,再加上可預知的哭鬧
治療完大部份是全身濕,因此要準備衣物更換..,前次來時,剛好看到一位剛治療完的小娃兒,整個人
像從游泳池裡撈出來一樣
週六下午到軒品時,原本已經入睡的梅子在麻麻的不折不撓的奮鬥醒來
原本還在想會不會因為小梅睡著了,全家人打道回府
整個治療過程只能用一個順利可以形容,本來醫生還預計小妞可能要分二次才能完成咧
好在先前的溝通有效,小梅接受爸逼跟麻咪在診療室外等候,
愛女心切的長工等待了一陣子,還偷偷的從門口看進去,觀察一下進度
因為實在還蠻安靜的,還以為沒溝通好咧,沒想到已經進展到抽神經中,
我家小梅一整個超乎我的預期,直到最後開器具進行牙齒(牙套)的修飾時,小妞才放聲大哭
一邊跟醫生商量說要麻咪陪她啦
很快的完成後,小妞還自己下診療椅走出診療室,
看到梅子麻的第一句話居然是:麻咪,我剛才哭哭時因為看不到爸爸麻麻,我害怕
害人家心裡揪了一下下,好心疼唷!
勇敢的梅子還自己坐在椅子自己完成X-ray照攝
醫生事後一直誇讚小梅,還說:麻麻,你一定要好好鼓勵稱讚她哦~
這還用說...一定會好好安慰小妞的!
最後跟大家分享一下牙科小常識~~~
認識根管治療(乳牙&恆牙一樣重要):
乳牙根管治療的過程與恆牙的根管治療過程大同小異。通常都需要局部麻醉、
以橡皮防濕布帳作良好的隔離、用牙科鑽針將感染的齒質及牙髓組織移除,
對牙髓腔做適當沖洗,依發炎的程度及範圍不同,整個過程可能需要一至三次不等的治療
待牙髓腔內部清潔乾淨,用適合乳牙的材料封填牙髓腔。
在牙根封填完成的當次進行牙齒缺損部位的填補會較為理想,
根管治療的成功率與牙冠部份填充物的密封性有很大的關係。
齲齒嚴重到需要作根管治療的程度時,通常齒質的缺損都比較大,
單用銀粉或樹脂等材料充填,常會發生補牙的材料脫落、斷裂,以致細菌再度入侵
甚至牙齒本身斷裂的情形。若牙齒仍有機會保留,則須重作根管治療並重新將牙冠確實密封
若牙齒已損害到無法治療,則應提早拔除以免殘留的齒根成為細菌孳生的溫床
及入侵齒槽骨或軟組織間隙的通道。
不論是哪一種狀況,都會讓先前的努力功虧一簣。重新處理費時費力,
再治療的成功率也較低;提早拔除不但影響咀嚼的功能,
將來恆牙萌出時沒有適當的導引也容易有傾倒及排列不整的問題。
乳牙根管治療後,以適當的乳牙不銹鋼牙套加以包覆,
既可保護治療後的乳牙又能達到恢復咀嚼功能與牙弓空間維持的效果,
是中外兒童牙科醫師修復根管治療後乳牙的第一選擇。
乳牙牙套會不會對將來換牙有不好的影響?
其實只要裝置得宜,只當是乳牙變了個顏色,換牙的過程並不會因此有太大改變,
有時會遇見的乳牙脫落困難、或恆牙萌發有問題,通常是先前感染留下的後遺症,
適當地以牙套保護乳牙,反而對維持口腔健康有很大的助益。
根管治療的過程的確不是件太輕鬆的事,但不要輕看你的孩子,他們有著超乎想像的潛力。
治療前與牙醫師充分溝通,治療中安心扮演陪伴與支持的角色,
治療後不吝惜給孩子的良好表現鼓勵與掌聲,在爸媽與牙醫師共同的努力下,
藉由適當的教導及行為管理,大部份的孩子都可以好好的接受治療重拾健康笑容。
雖然乳牙會脫落換牙,但乳牙的健康除了影響孩子的進食,
更與乳牙下方恆牙胚的發育息息相關。早年乳牙齲齒若影響到牙髓組織,
往往只能消極地等其換牙時自動脫落,或提早拔除以緩解疼痛。
這些做法對口腔健康並無助益,更可能對日後恆牙的生長萌發與排列造成不良的影響。
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我們可以給嚴重齲齒的乳牙除了拔牙外的更好選擇。
只要父母多用點心,與牙科醫師有良好的溝通與合作,
經由適當的根管治療及良好的牙套裝置,讓這些牙齒發揮最大的功能,
使孩子有健康的口腔環境及遠離牙痛的快樂童年!